“百战百胜第三营”官兵迅速集结。
  张永进摄

  东北某地,寒风利如尖刀,坚冰厚比铠甲。

  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百战百胜第三营”开赴野外,组织冬季野营拉练。他们依托沿途地形,科学穿插自救互救、按图行进、战术情况处置等课目的训练考核。

  冰天雪地中,官兵们脸被冻得通红,面罩沾满雪霜。面对接连不断的随机导调特情,三营指挥员带领官兵沉着应对、果断处置、见招拆招,一次次化险为夷。他们走一路、练一路、打一路,提升了恶劣天气下的战场适应能力。

  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该营诞生于战火硝烟中,历经大小战役战斗千余次,打出“百战百胜”的赫赫威名,涌现出杨印山、倪祥明等70余位战斗英雄。

  胜战刀锋,永不卷刃。进入新时代,在国际维和、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中,该营官兵屡创佳绩,续写了英雄营的辉煌篇章。

  一次维和任务——

  “这样的战斗力,是在任务中淬炼出的”

  2024年夏天,三营奉命参加某多国维和演习。作为北部战区陆军首支参加此系列演习的任务分队,面对任务重、课目多、时间紧等挑战,官兵们迎难而上,拿出“百战百胜”的精气神,争分夺秒、精细组训。

  演兵场上,三营官兵奋力拼搏,成为唯一一支成功处置所有情况的参演分队,被多国教练团一致作出“表现出色”的高度评价,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这样的战斗力,是在任务中淬炼出的。”凝望着荣誉墙上闪亮的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官兵们打开了话匣子。

  那年3月,三营接到执行第十批赴马里维和任务的通知。马里,外部环境复杂、安全局势恶劣,曾被联合国称为“最危险的任务区”。

  接到命令当天,三营官兵纷纷主动递交维和请愿书。“面对可能到来的危险与考验,大家毫不退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营长感慨不已。

  驻守在各方武装势力交错的中间,三营官兵全力以赴保护任务区域人员安全。

  一次执勤经历,让战士周忠皓毕生难忘。当时,4辆可疑汽车驶过周忠皓的哨位,向马里政府军营区方向前进。在最短的时间内,周忠皓将情况上报分队指挥部。

  很快,距哨位700米区域传来了剧烈爆炸声和持续的枪声。三营官兵迅速奔向各自战位,依托自身打造的坚固防御工事,坚守阵地近9小时,直至特情解除,成为保护身后数千名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坚强堡垒。

  生死面前,不害怕吗?“说不怕是假的,但我们是英雄传人,必须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哪怕需要付出生命。”周忠皓的回答铿锵有力。

  为更好执行维和任务,官兵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战斗准备:原来战车在车场整齐停放,后来全部依托有利地形分散配置;武器弹药由集中看管变为分发至班排管理,方便必要时取用……

  戴上“中国蓝盔”,三营官兵为维护和平担当作为、负重前行。16个月的维和任务中,每次面对危险,三营官兵都保持一往无前的姿态,累计警戒执勤超过1万小时,安全巡逻700余次、8000多公里。

  任务结束,三营以优异表现赢得广泛赞誉,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一面荣誉战旗——

  “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会变”

  走进三营荣誉室,“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熠熠生辉。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三营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英雄历史——

  该营在苏北佃湖阻击战中战功卓著,被新四军三师授予“百战百胜第三营”称号;抗美援朝战争中,七连四班官兵击退数十倍于己的敌军20余次进攻,用热血和生命守住了222.9东无名高地……

  战旗鲜艳夺目,初心坚定如磐。英雄营里,有一群英雄的兵,他们走过前辈的路,扛起英雄的枪。

  2019年夏天,国庆70周年阅兵前夕,班长李向前代表三营官兵手擎“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前往阅兵村训练。

  盛夏的北京热气灼人,训练场上,教官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动作。只10余分钟,李向前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不一会儿便被太阳晒干,然后又湿透。几个训练日下来,整个人黑了一度,瘦了一圈。

  盔檐下的额头与日晒的脸庞更是产生了“色差”,脸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黑白交界线,但他乐此不疲,经常与战友相互比较晒黑了多少。

  “还能坚持吗?”“报告,能!”每天,在训练场上,教官都会问这个问题,李向前总是给出相同的答案。

  每次快到忍耐极限时,他总会想起解放战争中连队老班长杨印山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第一个将红旗插上城头的英雄事迹,“当年,前辈们冒的是枪林弹雨,与他们比,我的辛苦不算什么”。

  李向前深知,自己擎起的不仅是一面战旗,更是革命先辈和全营数百名官兵的光荣梦想,不能有任何闪失。为解决膝盖靠不拢、脚跟靠不上的问题,他每天晚上睡觉时用背包绳捆住双腿,最终双腿双脚都出现了淤肿,严重时穿鞋都困难,却依然坚持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阅兵仪式上,李向前高擎“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荣誉写在战旗上,忠诚刻在骨子里。

  近年来,三营将战旗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常态举办战旗故事会、开展红色寻访、制作专题纪录片等方式,搭建红色教育课堂,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色传人。

  “作战样式变了、武器装备变了,但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会变。”三营政治教导员表示。

  一条转型之路——

  “推动合成营迈向合成‘赢’”

  寒风呼啸,阻挡不了官兵们的训练热情。训练场上,铁流浩荡,炮声隆隆,三营官兵驾驶战车,将一个个“敌”目标逐个击破。

  研战室里,记者看到,三营的军事训练笔记本,每一页都写得满满当当。“只争朝夕、引弓待发,是每名官兵的日常状态。”营长表示。

  一场失利,令三营官兵至今记忆犹新。

  那年,伴随着改革强军的步伐,三营由装步营改编为合成营。新装备陆续列装,作为旅转型建设试点单位,第一场演练,全营上下斗志昂扬。

  演练场上,三营按照猛打猛冲的传统战法,向“敌”防守的高地发起冲锋,却一次次被“敌”远程火力配合强电磁干扰击退。一系列新型作战手段、新式作战要素的出现,让三营官兵败下阵来。那次失败,让三营官兵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合成营到底应该怎么建,如何训?”全营迅速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经过一轮又一轮学习、钻研和讨论,他们调整训练内容,从武器理论、构造原理到空地联合、体系作战,循序渐进、纵深挺进,从难从严淬炼打赢硬功。

  合成营,合成为打赢。

  当年年底,演习场上,他们再次出征,以全优成绩打出了“百战百胜第三营”的威名,实现了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百战百胜’称号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本领恐慌。”三营政治教导员介绍,对胜利的渴求,令官兵们始终保持着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

  发展新质战斗力的浪潮中,三营列装了数字化新型装备,并接到了半年后接受上级演习检验的任务。那段时间,为了测试装备性能、确定作战编组,三营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从主官到战士各司其职、全力攻关。

  “推动合成营迈向合成‘赢’,一刻也不敢歇。自己慢一步,都可能阻碍战斗力提升。”战士王述斌回忆,白天,他与班里成员反复研究指导手册,梳理总结经验;晚上,他联系厂家咨询,探讨各项技术难题。最终,他们按时打通装备链路,圆满保障了检验任务完成。

  三营官兵敢打硬拼,勇攀新的战斗力高峰。2023年底,三营官兵刚刚完成海外维和任务归建,此时新大纲试训在该旅开展已经一月有余。

  从热浪滚滚的西非大地,到千里冰封的东北雪原,官兵跨越了60余摄氏度的温差。为抢回失去的时间,近百名经验丰富的干部骨干主动放弃休息,直接投入训练……最终,他们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运动搜索、战场防护等多个课目在全旅公开示范推广。

  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筑起新长城,牢记着使命,听党的号令,勇当先锋、百战百胜,看我三营兵……”冬日清晨,三营官兵高唱营歌前往训练场,开启了一天的训练任务,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旷野。

  (梁铎、陈若冰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2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