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商业航天,并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关注到了中国商业航天的最新进展。
文章称,中国正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以进一步刺激创新。
去年11月,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投入运营。中国还有多款在设计时便考虑到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计划在今年首飞。文章还注意到,一家中国致力于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民营公司在2023年发射了一枚由液氧和甲烷提供动力的火箭,这在世界上属于首次。
文章认为,这些民营航天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为建立一个不依赖西方技术的本土航天工业的长期努力进入到了最新阶段。在中国,多年来航天工业一直是基本不依靠外国协助而成功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典范。中国政府期待看到一个有竞争力的、能推动增长和创新的民营经济,航天产业现在被寄予厚望。
中国在2014年向民营企业开放了航天产业,并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商业航天。在国有企业的带领下,中国民营公司已经开始参与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去年11月,一家民营企业研制的商业火箭为阿曼发射了一颗遥感卫星,这也是该火箭首次执行国际发射任务。
专家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民营企业将在发射业务上与SpaceX展开竞争。此外,在卫星通信服务方面,文章称,中国至少有两个SpaceX星链的竞争对手,分别是“国网”和“千帆”,而后者已签署为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巴西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的协议。
编译丨朱宛玲
签审丨苑听雷
监制丨邹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