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缺席”人工智能峰会背后:全球治理抵触与欧洲监管分歧

  当地时间2月11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11日在法国首都巴黎闭幕,包括法国、中国、印度、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但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这一声明。这背后有何考量?

  美国出于对全球治理抵触心态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美国和英国并未在这一重要声明上签字,这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对于美国而言,他们自视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先者。美国副总统万斯代表美国政府参加了此次峰会,并在会上强调了美国的领先地位,同时推销了特朗普政府即将出台的投资达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此外,万斯在讲话中也批评了欧洲方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过度监管。在数字经济、互联网以及高科技领域,美国和欧洲之间一直存在竞争和分歧。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另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内继续延续了他之前对于多边治理的一贯态度。他们希望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保持所谓的“例外”身份。因此,对于任何与治理相关,尤其是与多边主义相关的机制和规则,美国都采取回避、反对甚至对抗的姿态。

  英国不愿为法国和欧洲“站台”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理念与欧洲大陆国家存在一些区别。尽管法国方面倡导欧洲逐步放松监管,促进发展,但短期内欧盟方面仍然会坚持以监管为主导的思路。因此,英国方面可能需要再观察一下,未来欧洲人工智能领域究竟是发展优先还是监管优先。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此外,英国也有一些自己的考虑。英国认为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方面,英国是最早的发起者。在2023年,英国举办了首次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因此,在这个方面,英国不太愿意被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抢了风头,也不太愿意为了法国和欧盟来“站台”。